MACD指标的创始人及基本信息 MACD,全称为移动平均收敛散度(Moving Average Convergence Divergence),是一种技术分析中常用的指标,用于量化价格的趋势强度、方向和持续时间。MACD指标由乔治·列恩(Gerald Appel)于1979年首次提出,他是一位技术分析领域的资深从业者,同时也是一名著名的作家和投资顾问。 乔治·列恩在其著作《技术分析全书》中详细介绍了MACD指标的原理和应用方法。他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这一指标,更在于将其引入市场分析,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更全面的价格趋势分析工具。 MACD指标的基本原理 MACD指标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计算两个移动平均线的差异来衡量价格趋势的力度和方向。MACD包括两个主要的线,即DIF线和DEA线,以及一个柱状图。 DIF线(差离值): DIF线由短期移动平均线减去长期移动平均线得到。它反映了价格短期趋势相对于长期趋势的差异,当DIF线向上移动时,表示短期趋势较长期趋势更为强劲,可能是买入信号。 DEA线(差离平均值): DEA线是DIF线的移动平均线,通常采用9日的指数移动平均。DEA线的变动较为缓慢,它可以帮助平滑DIF线的波动,更好地反映价格趋势的长期走势。 MACD柱状图: MACD柱状图由DIF线减去DEA线得到,它直观地显示了短期和长期趋势的差异。当MACD柱状图在零轴上方时,表示短期趋势相对较强,反之则表示长期趋势较强。 MACD指标的核心原理在于利用两个移动平均线的差异来判断价格趋势的变化,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交易信号。 MACD指标的历史演进 自从MACD指标首次提出以来,它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完善。最初,MACD是通过计算12日和26日的指数移动平均线来形成的,而DEA线采用的是9日的指数移动平均。这一参数设定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随着市场的不断变化,投资者逐渐发现需要更灵活的参数设置。 后来,一些分析师对MACD指标进行了修改,提出了不同的参数组合,以适应不同的市场情况。比如,一些人将参数调整为8、17和9,或者10、20和5。这种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MACD指标的适用性,使其更好地适应各类金融市场和交易周期。 随着计算技术的进步,MACD指标在数字化时代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现代的交易软件和分析工具往往提供了更多参数的选择,并允许投资者根据个人喜好和市场特点进行定制化的设置。 MACD指标的实际应用 趋势判断: MACD指标主要用于判断价格趋势的强度和方向。当DIF线上穿DEA线,形成金叉时,表示短期趋势向上,可能是买入信号;反之,当DIF线下穿DEA线,形成死叉时,表示短期趋势向下,可能是卖出信号。 背离分析: 投资者可以利用MACD指标来发现价格和指标之间的背离。例如,当价格创新高而MACD指标未能确认新高,可能意味着市场动能减弱,投资者应该保持谨慎。 柱状图的变化: MACD柱状图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显示价格趋势的变化。柱状图的扩大可能表示趋势的加速,而柱状图的缩小可能表示趋势的减缓,为投资者提供了及时调整策略的信号。 量价分析: 投资者还可以结合成交量分析,观察MACD柱状图和成交量的关系。如果柱状图放大同时成交量放大,可能意味着趋势的加速;如果柱状图放大而成交量减小,可能是趋势即将反转的信号。 MACD指标作为技术分析领域中的瑰宝,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直观、有效的趋势分析工具。其简单而有效的原理使得它在股票、外汇、期货等多个市场中都广受欢迎。然而,投资者在使用MACD指标时需要注意,它并非完美无缺,应结合其他技术指标和基本面分析,形成综合判断。通过深入理解和灵活运用MACD指标,投资者将更好地洞悉市场的趋势,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道氏理论的创始人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 道氏理论是由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技术分析家查尔斯·亨利·道(Charles Henry Dow)首次提出的,他是道琼斯公司的创始人之一,也是《华尔街日报》的共同创始人。道出生于1851年,他对经济和金融领域的深刻见解和对市场的独到分析让他成为了当时最杰出的金融专家之一。 道氏理论的创始人查尔斯·道提出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这是他在1896年首次推出的,用以追踪美国股市的整体表现。这一指数如今仍然是衡量美国股市的标杆之一。道的思想影响深远,不仅奠定了技术分析的基础,更为后来的投资者和分析师提供了许多宝贵的见解。 道氏理论的基本原则 道氏理论是一种关于股市技术分析的理论,主要基于对市场趋势的观察和分析。它包含了一系列关键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不仅在当时,而且在今天仍然被广泛应用。以下是道氏理论的基本原则: 市场倾向趋势: 道认为市场的走势并非完全随机,而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他区分了主要趋势、中级趋势和短期波动,并强调投资者应该关注主要趋势,因为这对长期投资者更为重要。 市场的三个阶段: 道氏理论将市场的发展分为积累期、运行期和分销期。在积累期,智慧的投资者开始进入市场;在运行期,市场进入上升趋势,吸引更多投资者;而在分销期,市场逐渐见顶,投资者开始卸货。 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 道创立了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用以追踪工业股的表现。这一指数通过对30只大型工业股票的价格取平均值,成为了衡量整个股市表现的指标。 成交量的重要性: 道氏理论认为,成交量是市场趋势变化的先行指标。当市场在上升趋势中,成交量应该逐渐放大;而在下降趋势中,成交量可能会减少。 价格和成交量的趋同: 道氏理论强调,价格和成交量的趋势应该趋同,即在上升趋势中,价格和成交量都应该增加,反之亦然。 道氏理论的历史演进 道氏理论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拓展。在道的基础上,后来的分析师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这一理论。其中,杰出的分析师威廉·彼得·汉密尔顿(William Peter Hamilton)对道氏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一些扩展性的观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道氏理论的应用不仅局限于股票市场,还扩展到了其他金融市场,如期货和外汇市场。同时,许多技术分析工具和图形形态,如头肩顶、双顶底等,也被融入到道氏理论的框架中,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市场分析工具。 在数字化时代,道氏理论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许多软件和交易平台提供了道氏理论的自动化分析工具,帮助投资者更便捷地应用这一理论进行交易决策。 道氏理论的实际应用 趋势分析与交易决策: 道氏理论的主要目的是识别市场的主要趋势,从而为投资者提供交易决策的依据。通过观察价格走势、成交量和市场阶段,投资者可以制定相应的交易策略,如顺势交易或逆势交易。 风险管理: 道氏理论不仅关注市场的走势,还强调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投资者可以利用道氏理论的原则来设置止损位,控制风险,防范市场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 长期投资规划: 道氏理论的长期趋势观点对长期投资者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投资者可以利用道的理论来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的投资标的,制定长期投资规划。 市场监测和预测: 道氏理论的原则可以用于监测市场的整体状况,并对未来市场的发展趋势进行一定程度的预测。这有助于投资者更好地理解市场的运行规律,做出更明智的投资决策。 道氏理论作为技术分析的奠基之石,为投资者提供了一套系统而有力的市场分析工具。其核心原则不仅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被验证和应用,而且在当前金融市场中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然而,投资者在运用道氏理论时需要注意,市场永远是变化的,理论在实践中可能会受到一些限制,因此建议结合其他分析方法,形成更为全面的投资决策体系。通过深入理解和应用道氏理论,投资者将更好地洞悉市场走势,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效果。
在股市投资中,掌握有效的技术分析工具是成功的关键之一。其中,布林线指标(Bollinger Bands)无疑是一种备受青睐的工具,被广泛用于分析市场的波动性和趋势。布林线指标由约翰·布林格(John Bollinger)在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它的独特之处在于结合了中轨、上轨和下轨,形成了一个包围价格的通道。本文将深入解析布林线指标的原理、计算方法以及实际应用,帮助投资者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决策。 第一部分:布林线指标的基本原理 布林线指标基于统计学原理,采用了标准差的概念来度量价格的波动性。它包括三条轨道线,分别是中轨、上轨和下轨。中轨通常是一个简单移动平均线(SMA),而上下轨是在中轨的基础上加减若干个标准差。标准差的大小决定了布林线的宽窄,宽窄的布林线代表着市场波动的大小。 布林线指标的基本原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中轨反映了价格的趋势,是一个反映中期趋势的线。上轨和下轨构成了价格的波动范围,它们的距离反映了市场波动性的强弱。当价格触及上轨时,市场可能超买,下轨则可能表示市场超卖。布林线的宽度与市场波动性相关,宽幅表示市场波动大,窄幅则表示市场相对平静。 第二部分:布林线指标的计算方法 布林线指标的计算相对简单,但却包含了对价格波动性的有效度量。以下是布林线指标的计算步骤: 计算中轨(MB,Middle Band):选择一个合适的移动平均线周期,通常是20日,计算过去20日的收盘价平均值,即为中轨。 MB = (收盘价1 + 收盘价2 + … + 收盘价20) / 20 计算标准差(STD,Standard Deviation):使用与中轨相同的周期,计算过去20日的价格标准差。 STD = 根号下 [((收盘价1 – MB)^2 + (收盘价2 – MB)^2 + … + (收盘价20 – MB)^2) …